在《艋舺》電影熱潮後,就帶小軒來過剝皮寮,一探當時拍片的廠景,那時小人才三歲。
一年多前的印象,依然存留在他的記憶中。什麼地方有什麼擺設佈置,都可以清楚點出來。不過這次來可能不是假日,開放的展覽房舍沒有那麼多,只開了右半邊一側。
藉由老房舍和老照片,回味過往。過去的台北市,沒有現在那麼先進,但繁榮的景像,已是許多人的夢土。
登上二樓的空間,正放映著學者對古往今來的比較。但沒人注意他在講什麼,倒臥在木質地板上,貪圖陣陣冷氣涼風所帶來的舒適。
這次省略掉《艋舺》的廠景,直接走向鄉土教育中心,上次小軒來到這裡,還玩的蠻開心的。
小人需要開闊的場地,盡情的奔跑,在沒人的下午,可以隨意地走走看看,每一個動作,都是真實。
兩個來自上海的姐姐,操弄著布袋戲偶,小軒也有模有樣的玩耍起來,不過一直把戲偶擋在他的面前,拍不到他的臉。
連續幾天的奔跑,看不到小軒疲憊的樣子,每天一出門後,總是精神十足。
沒有幾隻小貓到訪的鄉土教育中心,雖然太陽光線充份,但顯現出一股特別的幽靜。
這邊看看、那邊瞧瞧,舊的體驗也會有新的發現。放慢步調,每天都會有大驚奇。
小朋友,老師開始要上課了,要乖乖坐好。
阮阮老師昨天打電話來,說小軒升中班後表現很正常,也樂於和大家分享他的創作,一點都不會扭捏。
我跟老師說,這孩子有強烈的自尊心,如果犯錯,直接糾正他,會讓他的心理受挫,而且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。
老師說,小朋友如果有特別失軌的時候,會將小朋友拉到一旁,不會在同學面前指正他,這是幼兒教育應有的方式。
從星期一開始上課時,要我提前一點去接他;星期二、星期三要我晚十分鐘去接他;到星期四,要我老師五點半下班時再去接他。感覺得出來,小孩在幼稚園是快樂的。
小人的變化,自己最清楚,像以前的胡鬧、堅持,越來越看不到。反而跟他約法三章,他會願意跟著規矩走,只要是合理的。
喂~~~喂~~~喂~~~,穿越時空,小人你想打電話給誰?
客人,你今天要往那裏去?艋舺可是六、七十年前北部最興盛的地方,也是男人的天堂。
不要求你以後能夠當進士、做大官,只要誠實、正直的面對你的人生就好。
古老的彈珠台。印象中小時候玩一次是一塊錢,通常的獎品都只是一小塊綠豆糕或麥芽糖。
還有古早童玩可以體驗。那個鐵圈小軒不會玩,手短腳短的,鐵圈就是不肯乖乖聽話。
立啤酒瓶倒是很厲害,一次就成功,下次可以去夜市挑戰,贏一隻大玩偶回來。
又結束今天的行程。跟小人出去玩的時間,總是過的特別快,就跟小人成長的速度一樣,轉眼間,他就偷偷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