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淡水捷運站出來,往右方走到底,碰到牆後再左轉直走,就到了淡水文化園區,走路約5分鐘就到。
淡水文化園區還未整理之前,是一片斷垣殘壁,也是英國殼牌石油在台灣的油庫。
經過整理之後,就變成淡水的社區大學、文化園區和發展協會所在地。還有空間展覽一些社會議題,像現在正展出的台灣稻米特展。
小軒對照片中的意象可能沒有太大體會,只對地上的稻草有興趣。土地的觀念對他來說太嚴肅,以後再慢慢灌輸他。
雖然有過一番修復,牆瓦門窗都盡量保持原本的樣貌,很適合在這拍照,呈現過往的情趣。
前方是男女廁所及育嬰室,在樸質的外表下,裡面的環境也很乾淨舒適。
有趣的座椅,是用廢棄油桶做成,在園區內隨處可見。
展覽館內,則呈現殼牌石油在台灣的歷史,可以清楚了解這個地區過去的脈絡。
這些汽油桶,原本以為只是裝飾品,小軒在這上面敲打還制止他;後來看到一旁的標示牌,還真是讓小朋友敲打的樂器。
靠近北面的鐵軌,可以遙想過去的興盛,淡水過去還有火車的時代,汽油就是這樣的進出。
現在只有一台台車,孤伶伶在鐵軌上停泊,等待遊客的探尋。
鐵軌延伸到園區外,用大理石地面,一段段刻劃出殼牌石油在淡水的大事記。
巡禮殼牌倉庫後要到漁人碼頭,沒注意司機大哥在前面說今天因颱風關閉,傻傻地坐到公車站又再坐回淡水。
在小白宮下車後先到美國冰淇淋館,有很好的視野,不過因颱風的關係,水面上聚積一大片的垃圾。
愛演戲的小軒,現在不知又再演哪一齣。
在淡水老街,還是有看到夕陽,一樣很耀眼,閃爍著無比光芒。
回家了!在捷運上反覆聽著《再出發》。今天雖然有一點不順,但該看、該玩、該吃的都沒有漏失,下次我們再來發掘新景點。